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开幕 宋元善本超六成
发布日期:2024-09-10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有“典”字的甲骨、汉灵帝时期的“熹平石经”残石、《资治通鉴》现存最早的宋刻本、《红楼梦》最早的刻本……“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—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”9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(国家典籍博物馆)开幕,宋元善本超过六成,堪称古籍类展览的一场盛宴。
展览共展出珍贵展品54种75册件,重点展品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(1180)池阳郡斋刻本《山海经》、“熹平石经”《尚书·尧典》残石、宋绍兴二年至三年(1132-1133)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《资治通鉴》、宋刻本《陶靖节先生诗》,山东博物馆藏“工典”卜骨等。
其中,“工典”卜骨卜辞中的“典”字为册形在上,双手形在下,会双手捧读典册之意;卜辞中的“工典”是殷人祭祀中贡献大册的仪式。
《资治通鉴》成书不久便开板刊刻,但北宋刻本今已不存。此次展出的南宋刻本为《资治通鉴》现存最早的宋刻本,且为存世全者唯一一部,价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。
汉灵帝熹平年间,召令蔡邕等人正订五经文字,书丹于碑,并镌刻立于洛阳太学前,史称“熹平石经”。展出中的这块残石对应后世通行孔传古文《尚书·尧典》,据学者研究,孔传古文《舜典》乃割分《尧典》增补而成。
现场展出的程甲本“红楼梦一百二十回”是《红楼梦》最早的刻本,首次将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的后40回合并为一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互动之外,展厅内还设置了毫米波雷达人在传感系统,探知人体存在则开启照明,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光敏感的文物曝光时间,延长了纸质文物安全陈列周期。
展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,辽宁省图书馆、上海图书馆、南京图书馆、浙江图书馆、山东博物馆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、甘肃简牍博物馆、荆州博物馆协办,将于9月10日向公众开放。
-
向世界说河北: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
为助力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,提升国际关注度,将“这么近,那么美,周末到河北”的声音更广泛地传播到海外,中国文化报社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策划推出了“文
发布日期:2025-09-26 -
悠久的历史文化:湖湘文化的千年文脉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、多元一体,走过了从满天星斗到皓月当空、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。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支脉,历经万年孕育、千年积淀、百年淬炼、时代焕
发布日期:2025-09-26 -
文化润疆“跨粤山海”架起连心桥
金秋9月,是阿勒泰最美的季节。从岭南到天山,横跨数千公里,文学让“花城”广州与“雪都”阿勒泰连接在一起。在9月中旬结束不久的“去辽阔处——阿勒泰·花城文学周”系列
发布日期:2025-09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