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开幕 宋元善本超六成
发布日期:2024-09-10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有“典”字的甲骨、汉灵帝时期的“熹平石经”残石、《资治通鉴》现存最早的宋刻本、《红楼梦》最早的刻本……“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—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”9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(国家典籍博物馆)开幕,宋元善本超过六成,堪称古籍类展览的一场盛宴。
展览共展出珍贵展品54种75册件,重点展品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(1180)池阳郡斋刻本《山海经》、“熹平石经”《尚书·尧典》残石、宋绍兴二年至三年(1132-1133)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《资治通鉴》、宋刻本《陶靖节先生诗》,山东博物馆藏“工典”卜骨等。
其中,“工典”卜骨卜辞中的“典”字为册形在上,双手形在下,会双手捧读典册之意;卜辞中的“工典”是殷人祭祀中贡献大册的仪式。
《资治通鉴》成书不久便开板刊刻,但北宋刻本今已不存。此次展出的南宋刻本为《资治通鉴》现存最早的宋刻本,且为存世全者唯一一部,价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。
汉灵帝熹平年间,召令蔡邕等人正订五经文字,书丹于碑,并镌刻立于洛阳太学前,史称“熹平石经”。展出中的这块残石对应后世通行孔传古文《尚书·尧典》,据学者研究,孔传古文《舜典》乃割分《尧典》增补而成。
现场展出的程甲本“红楼梦一百二十回”是《红楼梦》最早的刻本,首次将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的后40回合并为一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互动之外,展厅内还设置了毫米波雷达人在传感系统,探知人体存在则开启照明,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光敏感的文物曝光时间,延长了纸质文物安全陈列周期。
展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,辽宁省图书馆、上海图书馆、南京图书馆、浙江图书馆、山东博物馆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、甘肃简牍博物馆、荆州博物馆协办,将于9月10日向公众开放。
-
为豫港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——访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
“‘了不起的甲骨文’香港展以创新形式展现了古老文字的魅力,为香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生动教材。”7月11日下午,“了不起的甲骨文”香港展开幕式间隙,香港中华文化
发布日期:2025-07-14 -
以文化“软实力”激活治理“新动能”
丰水宝邸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内墨香氤氲,“翰墨传情、国韵生香”国画班正热烈开展。党总支深入开展“四百”大走访,坚持“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”,针对老年居民普遍反映的“退
发布日期:2025-07-14 -
浙江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:阵地活起来 精神富起来
“咚哒,咚哒,咚咚哒……”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文化礼堂内,跟着非洲鼓的节奏,孩子们拍手跺脚,笑声不断。这是日前嘉兴市文化特派员金凯文带来的音乐互动课堂现场。从7月2
发布日期:2025-07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