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年将至,武大蔡磊副教授分享蛇文化
发布日期:2025-01-06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
通讯员 谢宁
离农历乙巳蛇年的到来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,1月4日,长江讲坛邀请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的蔡磊副教授,从古典文献入手,为读者深入解读蛇文化。近400名读者到现场聆听讲座,1.2万余名观众通过网络直播通道同步参与。
极目新闻记者看到,一位戴着蛇形图案围巾的读者,上台来找主讲人签名留念。来自武大二附小的一名小学生说,她同学家里就养了两条宠物蛇。蛇文化引发了读者的好奇。
上古神话传说中不少上古神是人蛇合一的形象
讲座中,蔡磊为读者介绍道,上古神话传说中不少上古神是人蛇合一的形象,比如《山海经》中记载了“女娲”为人首蛇身,一日七十变。东汉王延寿在《鲁灵光殿赋》中写道:“伏羲鳞身,女娲蛇躯。”曹植在《女娲画赞》中写道:“或云二皇,人首蛇形。”蔡磊副教授说,这里的“二皇”指的就是伏羲、女娲。伏羲、女娲人蛇合一的神秘特征,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蛇的崇拜以及对人类起源的想象。
蔡磊副教授说,随着蛇图腾崇拜逐渐深入世俗社会的肌理,它被赋予了丰富多样且实用的功能,进而演变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福建一些地方建有蛇王宫庙,举行蛇王节等活动。福建延平樟湖崇蛇习俗,成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蛇文化慢慢从神坛走向了真实的生活
蔡磊还提到,但在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中,龙是祥瑞的象征,代表着权威、尊贵、吉祥等诸多美好品质。而与蛇相关的成语、歇后语,常常又与阴险、狠毒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,比如“蛇蝎心肠”“毒蛇吐芯子——出口伤人”等。
为什么从上古神话中无比崇拜蛇,到了文化传统观念又形成了另一种评价?蔡磊副教授回答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说,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,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丰富,人们会不断地总结一些规律,会发现远古的很多思想、观念是必须抛弃掉的,蛇文化就慢慢从神坛走向了真实的生活。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,不光是蛇崇拜,其他原始动物崇拜也都走向慢慢消退。
蔡磊说,虽然现代化发展让多数地方关于蛇的民间信仰已日渐衰落,但关于蛇的故事、传说、俗语依然在流传,蛇意象依然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民间艺术领域,如剪纸、雕刻、面塑、对联等领域,蛇的形象也常被运用。蛇灵动的姿态,也常常被运用在中西方的首饰设计中。
-
为豫港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——访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
“‘了不起的甲骨文’香港展以创新形式展现了古老文字的魅力,为香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生动教材。”7月11日下午,“了不起的甲骨文”香港展开幕式间隙,香港中华文化
发布日期:2025-07-14 -
以文化“软实力”激活治理“新动能”
丰水宝邸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内墨香氤氲,“翰墨传情、国韵生香”国画班正热烈开展。党总支深入开展“四百”大走访,坚持“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”,针对老年居民普遍反映的“退
发布日期:2025-07-14 -
浙江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:阵地活起来 精神富起来
“咚哒,咚哒,咚咚哒……”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文化礼堂内,跟着非洲鼓的节奏,孩子们拍手跺脚,笑声不断。这是日前嘉兴市文化特派员金凯文带来的音乐互动课堂现场。从7月2
发布日期:2025-07-14